最佳答案 一名普通战士如何写就了榜样事迹 雷锋原本只是一名普通战士。解放前他是一名受尽磨难、爱憎分明而苦大仇深的孤儿;解放后,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能够入学读书。在...
雷锋原本只是一名普通战士。解放前他是一名受尽磨难、爱憎分明而苦大仇深的孤儿;解放后,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能够入学读书。在新旧社会的对比中, 他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温暖, 感恩图报之心升华为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参加工作后, 他积极要求进步, 踏实苦干, 加强自身各方面修养, 表现出色, 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进入沈阳部队某部汽车连, 更加热情高涨地回报社会, 他用一颗火热的心从点点滴滴的身边小事做起,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三次, 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
1962年8月15日, 身为汽车连班长的雷锋因公殉职。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迹, 深深地感动着人们。
1963年初, 他的优秀事迹被公开报道后,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63年3月5日, 《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 等发表了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纷纷题词, 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一时间, 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雷锋精神传遍神州大地。从此, 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经常展开, 而且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 雷锋精神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
就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题词发表的当天上午,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团长
晨耕
、政委
王引龙
召集全体同志传达了毛主席的题词, 并说下午天安门有游行, 全团要去参加宣传活动。当时, 创作组的生茂和洪源也在和战友们一起学习。散会时, 时针已经接近10时了。
当时许多同志提议说, 我们是文工团, 下午游行的时候理应拿出一首歌来唱。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歌队队长、作曲家
生茂
和作词家
洪源
身上。
生茂此时也正被雷锋的事迹感动着, 觉得大家对他俩如此信任并寄予希望, 便义不容辞地对洪源说:“你写词快, 写个歌词吧, 午饭前一定要交给我!”
洪源心领神会, 高兴地说:“行啊, 我马上干!”
生茂, 原名娄盛茂, 1928年出生, 河北晋县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早在解放战争时期, 他就创作过不少歌曲;抗美援朝时他创作的歌曲, 在前线部队流传很广。
1955年创作的《真是乐死人》, 至今还传唱不衰。
雷锋是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的。在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之前, 全军各部队已经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 生茂更加明白了一个普通的运输战士何以能获此殊荣。他佩服雷锋能在入伍两年多的时间里, 入党、当标兵、升班长, 两次立功受奖, 并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在同是军人的生茂的心中, 雷锋已经成为他的楷模。因此, 他决心拿出一首好歌, 以实际行动来学习雷锋。
洪源, 是生茂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老搭档。洪源姓吴, 比生茂小两岁, 是北京市海淀人。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三军围困北平时, 在海淀一带挖战壕, 准备在与傅作义的谈判一旦破裂就开打。这时, 洪源与十几位学生一起补充到生茂所在的六十三军文工团。从那时起, 志趣相投的生茂、洪源就开始联袂创作歌曲。围北平, 打太原, 进朝鲜……两人在烽火和硝烟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58年, 他俩又一起被选调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后来每当提及那段难忘的往事, 生茂总是说, 当年的那批学生, 特别是洪源脑子快, 聪明, 写词历来是雷厉风行, 他不但能写, 还是一位挺不错的男高音, 并且曾经登台独唱……
中午时分, 食堂已经开饭, 可生茂一点胃口也没有, 一心惦记着创作的事, 焦急地等着洪源送词过来。
上午10点接到命令, 下午2点就要上街宣传。吴洪源想, 要写出一首有分量的学习雷锋的歌词, 怎么入手好呢?他急中生智找出了《雷锋日记》和当时所有刊载雷锋事迹的报纸、资料反复翻阅着、学习着、思考着, 尤其是反复学习和体会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内容, 慢慢地, 对雷锋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
在苦思冥想中, 洪源忽然灵感一闪, 记起了好像有一位哲人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际上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对, 就这样!他决定抓住“好榜样”三个字来做文章。有了主题, 吴洪源一气呵成, 用了两个小时就写出了歌词。
他写了四段歌词, 分别从四个方面点明了学习雷锋的重点, 既有条理性, 又有概括性。
歌曲的名字也通俗易懂、鲜明朴实, 就叫“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放到哪里哪里亮,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 艰苦朴素永不忘, 克己为人是模范,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学习雷锋好榜样, 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 紧紧握住手中枪,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生茂拿到歌词, 如获至宝, 马上仔细研读起来, 吃饭时两眼也没有离开歌词。原来, 前些日子, 他刚刚创作了 《雷锋进行曲》和《雷锋和我们在一起》两首歌。可是写完之后, 总觉得不太理想:一是内容有局限性;二是曲调不易为广大群众传唱。看了洪源的歌词, 心里憋着的疙瘩豁然解开了。他在想,
这首歌一定要有普及性、群众性, 部队战士能唱, 地方群众也能唱, 绝对不能“洋”, 必须是民族风格, 而且气势要浩浩荡荡, 高亢有力。
他激动地说:“这首歌词写得太好了。我一定要让它插上音乐的翅膀, 飞遍全国!”
谱曲期间, 周恩来总理那富有韵律的题词在生茂的脑海里盘旋着, “
向雷锋同志学习, 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生茂觉得, 周总理的寥寥数语, 生动鲜明地刻画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形象, 想着想着, 手握钢枪、巍然屹立的普通一兵雷锋分明矗立在眼前。
生茂情绪高涨, 边谱边唱, 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作曲。
就这样, 两位年轻的军旅文艺工作者满怀着对党的热爱和对雷锋的敬仰, 雷厉风行, 珠联璧合, 一气呵成创作了这首歌。
谱完曲, 生茂怀着激动的心情, 从头到尾又唱了两遍, 觉得可以了, 才赶紧叫一位歌队队员把它抄在食堂门前的黑板上, 一是好让吃完饭的歌队队员试唱, 二是好请大家赶快提意见。大家唱了几遍都连声说好。
那时条件还比较差, 复制材料是用拓蓝纸复写两三份, 或刻蜡版油印几十份。可是, 游行出发的时间定在两点钟, 根本来不及, 于是大家各自往纸上抄, 人手一份。 抄完后, 合唱队简单地练了几次, 就匆匆忙忙出发上街宣传了。
《学习雷锋好榜样》曲作者生茂(1928-2007)
1963年3月5日下午, 天安门前红旗漫卷, 人海如潮,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金水桥畔, 伴着手风琴雄壮高亢的旋律,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成员充满激情地进行大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这是一首人们从来没有听过的新歌, 歌曲气势激昂, 朗朗上口, 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周围的群众。看到这种情况, 曲作者生茂、词作者洪源都喜出望外。团里的领导立即指示歌队的同志分头向群众教唱。看教唱者们那颇为自信的神态, 有谁会想到,
《学习雷锋好榜样》刚刚问世两三个小时!
《学习雷锋好榜样》如此大受欢迎, 促使战友文工团开始了推广工作, 他们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教唱这首歌。 不久, 战友文工团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 开幕前, 著名作曲家晨耕、李劫夫和生茂在台下向观众教唱 《学习雷锋好榜样》, 场面十分热烈, 歌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蔚为壮观。
随后,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歌曲》等先后发表了这首歌曲;接着战友文工团首唱的录音, 由中央及各地广播电台向国内外播放。
一时间, 这首歌在大江南北如潮水般流传开来, 妇孺皆知, 人人高歌, 声势空前, 极大地推动了“学习雷锋活动”的蓬勃发展, 整个社会风气变得十分和谐:不管坐车还是去商店买东西, 人和人的关系好极了, 互相让座, 见面说声“同志你好”,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感人场面比比皆是。
1964年5月, 在“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中, 合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以及由洪源与刘薇作词、生茂谱曲、 马玉涛演唱的《看见你们格外亲》, 双双荣获“优秀奖”;
25年后的1989年, 在庆祝建国40周年“唤起美好回忆的那些歌”评选活动中, 《学习雷锋好榜样》又被广大听众推举出来, 再获“优秀作品奖”殊荣。
吴洪源
唱雷锋, 学雷锋, 做雷锋, 是
生茂
矢志不移的追求。 2004年3月5日, 适值《学习雷锋好榜样》诞生41年, 这位著名的军旅作曲家回忆起41年前的情景, 仍然刻骨铭心。他说, 雷锋过去是, 今后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 他要永远记住雷锋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令人惋惜的是, 生茂于2007年去世, 享年79岁。
2012年, 当记者采访已82岁的吴洪源时, 他略显激动地说:“回头看, 这首歌我觉得没什么特点, 也没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 主要是雷锋精神太深入人心了。”“一首好歌, 可能就是一把利剑、一枚炮弹、一支冲锋号。”他回顾总结说, 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歌曲, 但能长久流传的歌曲确有一些永恒的东西被人们认同, 那就是歌曲要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 表达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在他看来, 人人心中都有雷锋, 只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 就是发扬雷锋精神, “不管什么时候, 雷锋精神都不会过时。”随着时代的发展, 今天的人们对学习雷锋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吴洪源觉得, 社会发展需要英雄式的人物, 更需要做小事的普通人。
——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神?吴洪源说:“不管是螺丝钉精神还是集体主义, 说的都是奉献精神。讲奉献是雷锋精神的实质。当时人们之所以崇拜雷锋, 是因为战争年代已经过去, 没有机会去举炸药包、堵枪眼了, 可雷锋的出现, 告诉人们在和平时期做小事也能成为英雄。”
———雷锋精神在当下的社会还适用吗?吴洪源说: “当然适用, 只是换了一种说法。集体主义就是现在企业提出的团队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就是爱岗敬业, 踏实工作;螺丝钉精神就是岗位责任制, 这些实质上都是一样的。”
———当前应该如何学习雷锋精神?吴洪源说:“只要人们把内心向善的一面放大就是学习雷锋精神。我们做不到有多大的丰功伟绩, 但可以做好力所能及的好事, 为慈善捐款, 为赈灾捐款等, 且不论结果如何, 只要我们做了, 问心无愧就好。不期望做个英雄, 做一个好人足矣。”
一名普通战士如何写就了榜样事迹
《学习雷锋好榜样》如何应运而生
《学习雷锋好榜样》如何唱响神州大地
当年创作者解读新世纪如何学雷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