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说起张宗逊,或许大家都会说这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开国上将,实际上,毛主席对张宗逊一直都很关心。 因为他不仅是毛主席从秋收起义就带起来的兵,而且还是毛主席最早的...
说起张宗逊,或许大家都会说这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开国上将,实际上,毛主席对张宗逊一直都很关心。
因为他不仅是毛主席从秋收起义就带起来的兵,而且还是毛主席最早的卫士。
1971年陈毅元帅病重,毛主席悲痛之间细数着当年井冈山的老人,突然就想起来了张宗逊,他问道:
“张宗逊哪里去了?”
张宗逊曾经考进过黄埔军校,这是不争的事实,出生于1908年的张宗逊靠着自己努力,在自己18岁那年挤进黄埔,编入第五期第2团2营5连。
一年后,毛泽东已经开始策划秋收起义,张宗逊当时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警卫团连长,但是他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秋收起义爆发前,张宗逊本来是参加南昌起义的,但是因为复杂的原因没有实现,最后决定跟随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让张宗逊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的参谋,当时第一团的团长便是鼎鼎大名的卢德铭。
按照秋收起义的计划,各个团从东向西攻击,最后夺取长沙。但是张宗逊率领第一团从西进攻时,担任先锋,在向东进攻的时候,却担任卫士。
由于毛泽东身边没有卫士,张宗逊主动担任,保护毛泽东的安全,战斗持续了半个月,毛泽东惊奇地发现了张宗逊身上特有的指挥才干。
他不仅善于指挥,而且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岗位,最后取得任务胜利,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对张宗逊十分关注。
遗憾的是,卢德铭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毛泽东经过充分思考后,决定到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休整,在这里把原来的三个团改编为1个团,共有1000多人。
而出于对张宗逊的关注,毛泽东让张宗逊担任特务连连长,而张宗逊自告奋勇,派了一个排的战士保护毛泽东的安危。
实际上,张宗逊当时成为了毛泽东的卫士长,也算是毛泽东人生中的第一个卫士长。
张宗逊这样做并非是要“巴结”毛泽东,而是他心里实打实地佩服毛委员的军事才能,他日后曾回忆说,在广州的时候,就经常听毛泽东讲课,对毛泽东十分佩服。
那天,张宗逊正在一个祠堂教战士们打枪,毛泽东前来看望战士们,张宗逊马上敬礼说:“欢迎毛委员。”
毛泽东笑着说:“你们这种枪能打中敌人吗?”张宗逊说:“能!”
毛泽东拿起来枪看了看又问:“这能打多远?”张宗逊回答:“差不多三四百米。”
因为毛泽东已经多次关注张宗逊了,这次借机会便和张宗逊交谈起来,甚至在井冈山期间,毛泽东一直和张宗逊形影相随,一方面这是张宗逊的保卫工作,一方面是虚心问毛委员各种问题。
毛泽东问:“你是山西人还是陕西人?”张宗逊回答说:“我是陕西渭南人,1924年入团,后转为党员,又入了黄埔军校……”
毛泽东亲切地碰了一下他的手说:
“那你就是来自秦川,你是姜太公的老乡啊,姜太公钓鱼就是钓于渭水啊。”
此时,毛泽东把张宗逊和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姜太公连在一起,显然对张宗逊含有激励之意。
张宗逊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只报以微笑来答谢毛泽东的信任和鼓励。
毛泽东接着又说:
“我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有不少陕西省籍的学生。中国革命离不开农民,武装斗争一定要和农民运动相结合,把农民武装起来。”
毛泽东的这番话,使张宗逊心里豁亮起来,他的心里也顿时暖暖的,他坚信跟随毛委员的脚步一定会取得革命的胜利。
此后,张宗逊除了张宗逊除负责护卫毛泽东外,还担负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情报。那时尚无侦察机构,更无电话、电台。外界的情况,主要靠收集报纸和打探消息得知。
一天,张宗逊拿给毛泽东几张旧报纸,上面登有朱德等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汕头地区活动的情况,毛泽东看后非常高兴,并决定派人去联络,由此才引出了半年后的“朱毛会师”井冈山。
朱毛会师后,毛泽东的工作更忙了,张宗逊仍然和以前一样,一边战斗一边负责毛泽东的警卫工作,朱德曾问过毛泽东,这个张宗逊到底行不行。
毛泽东说:
“他骁勇善战,和我相处以来进步很快啊。”
果然,张宗逊没让毛主席失望,在从红军的多次反“围剿”,到长征中强渡湘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夺占娄山关等等战役中,他都付出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在长征中,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张宗逊不用毛主席安排都会主动保护老弱的同志,甚至把自己连队的马匹全部留给伤员。
张宗逊的一举一动都是发自内心,到了陕西保安,谢觉哉告诉毛主席,张宗逊是个好同志,爬雪山的时候大家都累得走不动了,他就给大家讲历史故事,如诸葛亮过大渡河,还说是跟毛主席学的。
毛主席听了心里十分欣慰,专门找到张宗逊说:
“张宗逊你倒好,革命把你由南方送回了家乡。”
张宗逊心里美滋滋的。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对张宗逊委以重任,打算把他调到总部机关,给红军战士当当向导,张宗逊的人生或许从此时开始,有了质的转变。
西安事变后,毛主席亲自任命张宗逊为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当时张宗逊仅仅28岁,就成为了毛主席的得力助手。
这个机关实际上是中央军委的一个综合部门,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一局,不仅负责文秘工作,还有警卫和机要等,张宗逊可以担此重任,也是毛主席对他的充分信任。
在一次保卫毛主席的途中,毛主席感慨地说:
“十年前你护送我上井冈山,现在护送我回延安,你说咱两这是不是缘分?”
张宗逊笑得合不拢嘴,但是心里却十分感动,当年毛主席是前敌委员会书记,现在是三军统帅,是党内的最高领袖,而他自己从一个小连长,现在成为了一个高级指挥员,这都是毛主席对他的爱护。
据毛主席的老邻居刘英回忆,毛主席在延安凤凰山居住期间,张宗逊和毛主席住在一个院子里,算是直接协助毛主席的军务工作。
用毛主席的话说,张宗逊学习很快,对重调查研究、兼听各方意见和辩证分析问题有自己独到的想法。
这也是七七事变后,毛主席让张宗逊担任高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每个师两个旅,共6个旅,贺龙为120师师长,当时贺龙和毛主席提议,
希望指派一名从井冈山走来的老战士,担任358旅旅长。
毛主席想都没有想,直接让张宗逊上,并说张宗逊是个好同志,随后,张宗逊从毛主席身边重要的保卫人员,一跃成为了旅长。
张宗逊(前排左四)和战友们在一起
从吕梁山到五台山,从大青山到冀中平原,张宗逊靠着多年和毛主席学到的战争经验,硬是打了一个个的漂亮仗。
3年后,张宗逊奉命到延安做保卫工作,毛主席见到张宗逊十分欣慰,还请他吃饭,毛主席说:
“你三十而立,块头更大了,比井冈山时期阔气多了,成了万军首领!今天留你吃饭,以示祝贺。”
毛主席的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当年张宗逊出征时只有两个团,顶多4000人,现在已经扩展成了4个团,共一万多人,一大半都是精锐。
张宗逊则谦虚地说:“主席,我这都是跟您学的,您放心,我这次回来就是誓死保卫党中央。”
张宗逊和彭德怀等人在研究作战方案
朱德总司令曾当着毛主席的面夸赞张宗逊,说他是个好同志,指哪打哪。保卫延安后,毛主席又让张宗逊带领晋绥第一纵队西援陕北,张宗逊二话没说,日夜兼程,西渡黄河。
或许正是这种精神,毛主席对张宗逊的器重越来越深,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直接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当时张宗逊的一军被称为是人民解放军十大王牌军之一。
先来看看张宗逊的大功劳:
第一,主力358旅,为西北野战军三大主力之一,该纵358旅714团6连,在1948年宜瓦战役中杀出威风,是闻名全军的硬骨头六连,第一纵队在陕北,先参加延安保卫战,与数倍之敌激战7昼夜,粉碎蒋介石3天占延安的美梦,出色掩护中央机关撤离。
第二,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次作战,取得稳定陕北战局的三战三捷,一纵立下头功。1947年8月沙家店之战,伏击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整编36师,激战一天,取得重大胜利。
鉴于张宗逊的出色表现,向来惜才爱才的彭德怀还专门找到毛主席,想要张宗逊到他身边,毛主席只能找到张宗逊说:
“彭德怀同志提出,让你到他身边工作,到野司来担任第一副司令,在你的任职命令上,‘副司令’三个字前边,我加了‘第一’两个字,是想让你增强点责任感……”
张宗逊和彭德怀
毛主席幽默的任命让张宗逊的信心越来越足,和彭德怀并肩战斗的岁月里,张宗逊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攻克了西安和银川,甚至还有兰州等重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前,大西北基本完全平定,在毛主席的关心下,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实际上,张宗逊的成长是离不开毛泽东的,但话又说回来,在毛主席身边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不少,像张宗逊这样虚心学习,稳扎稳打的人却不多。
比如在井冈山时期,在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张宗逊一直在毛泽东领导下行动,紧随在毛泽东身旁。毛泽东从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军原则和作战原则,张宗逊都能较早地得知,认真学习领会,并积极贯彻执行。
光从这点来说,这是极其不易的。
1955年训练总监部成立的时候,刘伯承任部长,张宗逊和李达等人出任副部长,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训练总监部下设6个部,张宗逊任军校管理部部长,足以看出中央军委对张宗逊能力的重视。
这年金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评衔工作在北京举行,鉴于张宗逊的出色表现,他被授予
开国上将军衔,
并同时授予他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褒奖了张宗逊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卓越贡献。
从张宗逊出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开始,一直到1964年,他一直是兢兢业业地工作,甚至说干得相当出色。
在此期间,中央军委还成立了军委军事训练和学术研究委员会,叶剑英任主任,粟裕、张宗逊为副主任,负责军训工作。
1971年陈毅元帅病重在床,毛主席多次派人去关心陈毅的病情,秘书张玉凤和毛主席聊天时,说到当年井冈山的老人,毛主席突然想到了张宗逊。
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就点名问张宗逊去哪了,鉴于毛主席的关心,张宗逊时隔多年后,开始担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得知毛主席十分关心自己的老部下张宗逊,周总理也多次和张宗逊谈话,1973年,周总理派人和张宗逊说,打算让他出任总后勤部部长,叶剑英元帅也同意了。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关爱下,在周总理和叶帅的慰问下,张宗逊重新回到重要岗位上,甚至在1975年,军委还决定张宗逊可以列席军委常委会议。
虽然到了总后勤部工作,可张宗逊依然不忘毛主席的教诲,不管到了什么和岗位上都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其能量相当于400枚原子弹在地下爆炸,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成为废墟。
作为总后勤部部长的张宗逊,马上指挥协调全军各大单位后勤抗震救灾工作,不仅如此,他还率领部队亲自到灾区现场指挥,他在现场说:我带着毛主席的嘱托,毛主席很关心这里的群众。
张宗逊是个好战士,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毕竟年纪大了,毛主席逝世后,张宗逊悲痛不已,中央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同意他退休。
但张宗逊不忘初心,退休后,他还是多次到灾区看望灾民,甚至多次资助希望小学,有人说,他把一腔赤胆忠心毫不保留地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这话说的一点没错。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7月,张宗逊还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1998年9月14日,张宗逊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他不仅是从井冈山成长起来、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西北野战军的杰出代表,更是毛主席身边,伟大的将军,是一个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忠诚卫士。
媒体曾评论:张宗逊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在和平时期,刻苦钻研现代军事科学,注重调查研究,为我军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毛主席的首任卫士长
彭德怀点名要张宗逊
赫赫战功,铸就开国上将
毛主席:张宗逊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