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太原市尖草坪区双语实验小学)

jk 31389次浏览

最佳答案 尖草坪区双语实验小学是一所流淌着浓厚兵工血脉的子弟学校,多少年来,学校恪守“服务兵工就是支持国防”的办学初心,在赓续兵工血脉的同时,追求教育发展拥军。如今的双语实...

尖草坪区双语实验小学是一所流淌着浓厚兵工血脉的子弟学校,多少年来,学校恪守“服务兵工就是支持国防”的办学初心,在赓续兵工血脉的同时,追求教育发展拥军。如今的双语实验小学,“双拥”花团锦簇,佳话频传,汇聚起了同心共筑强军梦的深厚伟力。

兵工传承植根脉

尖草坪区双语实验小学原名为晋机第三子弟小学。1957年,在晋机这块军工沃土上诞生,2006年9月归属尖草坪区。65年来,学校牢记“为军工育人”,秉承着军工企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精神,坚定不移走关心国防、尊崇军人、支持军队的双拥路,经过一批批双语师生勠力同心,久久为功,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军工血脉的太原北部教育强校。学校教职工84人,其中现役军属1人,退役军属9人,24人为军人、兵工后代;学生1334人中军人、兵工后代占了13%。

昔日的晋机三校学生,如今已成为晋机集团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的兵工发展中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将儿时的爱国志化作了具体的报国行。他们没有忘记母校的教诲,走进学校的国防讲堂,将“做好不穿军装的军人,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红色血脉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

为了让部队官兵能够更好地投身到国防建设中,学校帮助部队官兵排忧解难。多年来,学校教师帮助军属孩子丁一一,孩子妈妈工作忙,学校老师就中午带着孩子,照顾、辅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劳务派遣教师仝瑶瑶的爱人是武警上海某部退伍军人,暂时没有稳定的工作,学校安置了仝老师的丈夫杨成飞在学校任教,并为其争取办理了劳务派遣教师。学校还安置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马四绵来校当夜班保安,并为其解决了孙子的上学问题。当学校了解到军属王苗老师经常是一个人又带孩子又得照顾家,让她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后,及时调整了王老师的工作,让她的家庭生活、工作两不误。

教育拥军出真招

为做好双拥工作,学校成立双拥领导机构,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筹划双拥、推动双拥,坚持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与国防、教育拥军同步。学校与武警太原某队签订双拥共建协议,守望相助,续写军民鱼水新篇章。学校开启现役军人子弟“优抚绿色通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关心军人、关心军人家庭就是关心军队、关心国防建设”。同时,学校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做好子弟的教育帮扶,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立足课堂,学校深挖教材中双拥元素,《丰碑》《吃水不忘挖井人》《金色的鱼钩》等都是爱国拥军教育的重要题材;数学课上,精密准确的计算、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军事科学的多个领域;体育课上强健体魄,音乐课上学唱军歌……宋江丽老师执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准解读和基于学生生活的小切口渗透获得太原市“三优工程”一等奖,并在全市推广展示。《青山处处埋忠骨》等教学设计也获得区教研室优秀教学案例奖。

学校还将国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激发师生爱国热情。每年清明节期间,学校组织师生云端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组织广大少先队员进社区,帮助军烈属做好事;与部队之间开展联谊活动,师生和部队官兵一起座谈、邀请官兵观看学校文艺节目,组织学校单身女青年与军人座谈、联谊,组织师生参观军营等,加深学校与部队的相互了解,拉近军民距离,体现军民鱼水情。

太原晚报 记者 司勇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