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有哪些电动汽车(通商月谈|温州汽摩配20年产业简史)

jk 33066次浏览

最佳答案 【说明】 法商月谈,系法律商业双驱动的万程通商团队的月度学习会,以商业内容的学习为主,并结合法律做分享交流。本...

【说明】

法商月谈,系法律商业双驱动的万程通商团队的月度学习会,以商业内容的学习为主,并结合法律做分享交流。本期分享内容为我们第16期的内容,主要学习交流了温州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相关内容。

【以下为正文】

温州这片土地孕育了许多产业,有的落地生根并茁壮成长,但有的产业因为城市建设规划等问题却没办法长留温州。温州近几年正在积极寻找适合温州本土化发展的产业,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就是计划之一。

温州为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出台了许多重磅的政策 。2016年,温州发布《温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计划“十三五”期间,温州市拟新建电动汽车充电站39座(其专用站20座,公共站19座),充电桩 9200个(自用桩8 000个,公用桩1 200个)。

2019年,温州发布温州市培育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一改五年前出台的培育发展十大新兴产业计划,转为以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聚焦智能装备、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领域。

2022年1月14日,温州印发《温州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

温州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不是白手起家,而是在现有历史文化的支持以及产业配套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做出的重大决策。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温州首富叶文贵就决定制造属于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经过一番研发,并成功制造出纯电动汽车“叶丰一号”。1990年10月,叶文贵成功研发出 “叶丰二号”车,这是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车 。它拥有容量强大的蓄电池组,一次充电可行驶200多公里,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95%以上的配件都来自温州本土。

“叶丰二号”的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叶丰二号”发动机因此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它是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属于温州的第一个重大科研成果。

1995年,叶文贵因资金断裂,未能持续投入研发,但它推动了温州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直到2006年,温州瑞安的云顶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通过与一汽公司合作才生产出温州本土的第一辆汽车整车,这也在一个方面说明了, 温州的汽车整车制造能力不强,更妄论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

2016年,威马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园在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汽车产业园中包含整车制造、汽车文化园、无人驾驶试验区三大区块,为温州的整车制造产业更上一层楼。无疑, 它是温州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之一 ,产业链前景广阔。 威马新能源智能汽车在温州的落户,极大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 ,同时,投资者对温州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增加量显著增加。

2018年,温州首款SUV新能源汽车威马EX5在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正式交付。同年,威马与湖北国资委达成合作协议,建设汽车生产基地。 所以,威马已经有了温州,为什么又要跟湖北国资委合作呢?

2018年至2019年,威马的交付量以1.69万辆位居新势力车企第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2020年9月,威马宣布完成百亿融资,同时传出准备在科创板上市的消息。但好景不长,威马在2020年9月至10月,短短35天的时间,接连出现四起威马汽车自燃事件,一时间媒体质疑不断,用户出现信任危机。2020年末,威马交付量为2.25万辆,下跌至新势力车企第四。

2021年之后,威马渐渐从造车新势力中掉队,2021年,威马交付量为4.42万辆。2022年,威马不再公布交付量,市场预估为3.5万辆。而“蔚小理”的交付量是威马的二倍之多。

现今,除了威马的销售量成绩不佳以外,自身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威马披露的招股书,自2019年至2021年,亏损分别为41.44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累计亏损达174.34亿元。威马资产负债率也在2021年底达到200%以上。

同时, 威马的研发投入的不够,也没有投入特定领域研发 ,导致了威马产品的平庸,在智能驾驶和硬件上没有亮点,不能吸引用户。以2021年为例,研发人员上,威马研发人员共计1141名,同期理想和小鹏的研发人员则分别在3000人以上,蔚来在国内的研发团队甚至达到4500人以上;研发资金投入上,蔚小理三家的研发投入均在30亿元以上,而全年威马的研发投入仅为9.8亿元。

在市场营销方面,威马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在网络营销方案上时常变换,不能精准抓住用户的需求 ;线下,大肆扩张销售与服务网点,截至2021年底,威马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621家销售与服务网点。相较于新势力汽车头部“蔚小理”而言,目前为止,销售与服务网点均只有400家左右。

威马虽然也在积极自救,但随着国家补贴退出,新势力车进入到比拼产品与服务的短兵相接的阶段,而 威马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关键阶段,能否在履行2023年复工的承诺,可能很大程度会决定这家温州车企的生死

在整车制造方面,虽然威马现状危急,但不可否认的是, 威马的落户,给温州的整车制造带来了发展契机 。2021年,温州的浙江云沃汽车有限公司、国家电网以及宁德时代三方合作生产的整车装配流水线开始筹备。

从汽车配套上讲,温州的汽摩配产业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2021年,汽摩配产业产值近900亿元 ,且目前正推动传统汽摩配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能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这里,可以阅读一下我们之前的 通商月谈|温州汽摩配20年产业简史 ,点击即可访问。

2022年11月2日,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与瑞安市人民政府就“智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签署协议,布局汽车智能座舱领域和智能零部件板块的改造升级,总投资近20亿元。此项目将建立完整的智能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交付的能力,不断整合相关产业上下游生态,推进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发展,形成新产业集群。配套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升级,为温州智能网联汽车的部件及整车制造都提供了非常好的产业环境。

除了配套产业的发达,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产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之外,温州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欢迎程度之高也为温州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6年,温州共推广新能源汽车562辆。到了2020年,温州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万余辆。截至2021年,该数字达到了4.56万辆,增长迅速。


参考文献:

1.温州市培育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9-2021年);

2.汽车志:中国农民差点干掉特斯拉,30年前温州首富造出技术超前电动汽车;

3.温州网:从卖螺栓到造出温州“第一辆整车” 看瑞安市塘下镇霞林村是如何从贫困村走向经济强村的;

4.温州网:温州汽车业煮酒话英雄 酸甜苦辣温州造车史;

5.温州日报:百亿项目落地,瓯江口寻求新一轮弯道超车;

6.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34万平方米 “汽车主题购物公园”在瓯江口开工奠基;

7.温州新闻网:重磅!“温州智造”首款SUV新能源汽车在瓯江口正式交付;

8.瑞安日报:2022 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在瑞隆重举行;

9.中国新闻网:温州何以续写创新史?新能源赋能“浙江省第三极”;

10.中国新闻网:汽零行业将实现智改全覆盖 打造减振器、传感器细分领域应用场景。


文稿 | 林静洁

审定 | 周梦

【赞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