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最近,不时在头条上看到一些非上海人对上海人评价或议论的“微条头”。特别是一些评论区留言,三言留语,东拉西扯,却集中在一个意思上:上海人太精明了。本来,精明跟能干能...
最近,不时在头条上看到一些非上海人对上海人评价或议论的“微条头”。特别是一些评论区留言,三言留语,东拉西扯,却集中在一个意思上:上海人太精明了。本来,精明跟能干能是连在一起的,精明是好事,但加上一个太字,意思就全变反了。
其实,非上海人说上海人很精明或上海人太精明的说法由来已久,差不多也成了许多非上海人的“共识”。
我想,存在总是合理的,许多非上海人之所以会对上海人有这样的评价,原因还是出在上海人自己身上。要不,怎么不说北京人太精明、南京人太精明呢?
但作为一个上海本地领域的创作者,本能地对非上海人对上海人的评价比较敏感和兴趣。我认为,一个地方的人对另一个地方人的总体评价其实包含着两种文化基因的碰撞,说好说坏既不重要也无伤大雅,就如尽管有那么多对上海的“非议”,想来上海的人仍然很多;而我们却能从中反观到一些有趣的社会历史现象和地域集体心理,这正是我起意写这篇文章的想法,欢迎有想法的朋友留言评论。
上海人确实太精明,精明到过去的粮票都要算计到半两,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以至到今天还成为全国人民的“笑柄”。其实,打开天窗说亮话,太精明的同义词就是小气、会算计、吝啬等等。
我不得不承认,上海人在待人接物中是有上述特点。他们一般不会选择做让自己吃亏的事,许多事情还没做呢,就已经考虑自己的责任了,如果觉得自己将要吃亏或是双方都做不到的,他们往往就选择撤退。因此许多外地朋友初来上海,找上海人办事,有时会感到莫名其妙地冷淡。其实,是他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上海人已经更弦易辙了。
再有初次见面,上海人一般不会表现出过分的热情,他们不习惯一见钟情,称兄道弟。因为友情的加深最需要的是时间,没有时间哪来的友谊?上海人就是能看透这一点,所以一些外地的朋友初次跟上海人见面,总感觉上海人缺少热情。是的,因为看得太透,所以许多话就不想说了。
不过,任何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上海人的冷淡、反过来也让你冷静,这样是不是也就会避免许多矛盾呢?爱有多深,往往恨也会有多深,许多矛盾往往就是距离太近产生的。现代家长老是教育小孩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其道理大概也在此吧?
另外,说上海人太精明、会算计,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上海人在算计自己的同时,也在算计对方,那就是不想让自己吃亏,但也不想占你便宜。这不是很像如今的“AA制”兼有“亲兄弟明算帐”的意思吗?不更符合当今的市场经济和国际游戏规则吗?
据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外商都说跟上海人谈生意是很难,锱铢必较;但一旦谈成了,接下来的事就会很顺利,执行很快。不像某些地方的人一上酒桌什么都好说,实际做起来蛮不是那回事。
其实,正因为上海人早把利害算好了,利大于弊的事谁不做得快呢?还有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代商业文明的契约精神已经渗入许多上海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之中,成为一种共同的文化习惯和心理。
拿我自己来说吧,那好像还是博客非常流行的时代。某天,我的博客留言上有一个大连博友留言:偶然走进你的小屋,是那样的温馨和美好,让我们做好朋友吧!
有人欣赏自我感觉当然良好。我立即回复,并做好链接。我告诉他我到过大连,喜欢大连的山水……。他马上回复:你下次来大连,我请你吃大连的海鲜!
我当时想,大连人真是好客!于是便打开他的博客,认认真真地评论他的几篇文章。谁知,这之后一连几天,就再也没见他留言。我想他大概出国了,可是不对呀,他的博客明明刚更新过!
说实在的,我感觉我被“骗”了。当然想想又好笑。这本来就是网上的一种“客套”,人家没有“责任”要为这种“客套”买单。
但我却固执地认为,电脑后面的成年人在敲字时,内心一定是真诚的。为回报这种“真诚”,我最起码也要同等对待。只是没想到这种“真诚”这么短暂,连烟火都不如。
其实,我也没有天真到凭这几个字到了大连就真的会找他。我只是想,是我的话,刚在博客上跟人见“面”,我就决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说了,就意味着要做到,至少要让“友情”延续一段时间。
尽管网络不等于现实生活,“博客”之间更没有责任与约束,但我就是觉得自己说什么、做什么事,背后总有个“人”在盯着,要求自己恪守说话算话的原则。这也许是一种自我道德完善的心理安慰吧。我想,这跟我从小生活的文化氛围和受到的心理暗示有关。
曾经听到过一个真实笑话:说北方某地一些哥们常常初见面就夸口邀请朋友上家喝酒吃饭。但等你真的去了,这哥们却说我菜还没买呢!
还有当时我加入了许多博客圈子,有些博友也劝我当“圈主”,建自己的圈子。但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电脑速度不快,最主要的是时间有限,建了圈子是要化时间管理的,不好好管理就有愧于那些入你圈的博友……所以我就坚决不建自己的圈子。
我认为如果说热情地为别人服务,这需要一种勇气和真诚;那么不轻易地给别人承诺,特别是自己做不到的事,这也是需要一种真诚和勇气。
比如,以前我在上海的马路上问路,按别人的指点走,最后却发现走错了路。后来我明白,不是别人故意误导,而是他自己也含糊不清,但又好面子羞于承认,于是就似是而非地“引导”了你。
所以后来我遇到别人问路,自己不清楚,就直截了当说不清楚,让他问下一位去。如果说这也是上海人害怕付出、浪费自己的时间,是太精明的表现之一,我也认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