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的“煎药中心”)

jk 50621次浏览

最佳答案 杏林芬芳,橘井泉香。历经67载的西安市中医医院栉风沐雨、薪火传承,秉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办医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奋力实现“...




杏林芬芳,橘井泉香。历经67载的西安市中医医院栉风沐雨、薪火传承,秉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办医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奋力实现“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疗效一流”的目标,擦亮了“三甲”医院服务品牌,加速“一院三区”发展布局,创新驱动、深化内涵,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质量建院 服务立院

时光倾吐芳华,岁月如墨留香。成立于1955年的西安市中医医院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中医医院之一。西安市中医医院位于西安市凤城八路,占地100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088张,是一家诊疗设施设备齐全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附属医院,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舒适的就诊环境、全净化中药制剂室和标准化中药房。汉唐风格的医院建筑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走进这家医院便会发现,医院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医院为民、便民、惠民的力度更大了,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让患者的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医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建引领,不断提升管理高度,传承创新硕果累累。近期医院超声引导下疼痛靶点精准减压除痛技术的科研项目备受关注,骨伤科脊柱病区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减压除痛,疗效显著,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据西安市中医医院功能科副主任许磊讲,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是现代人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酸胀、麻木,大部分为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易反复,X线、CT、MRI等影像检查不易发现。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肌骨超声团队发现,患者疼痛处软组织与周围临近组织存在差异,会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比如钙化、断裂或粘连,中医针刺治疗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联合超声精准定位并全程可视化引导针刺局部组织,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目前,肌骨疼痛可视化循证医学团队临床研究通过陕西省科技厅验收,该技术已处于省内前列。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中医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初具规模。医院积极推进日间手术,6个科室开展了19个病种日间手术,上半年完成日间手术286例。医院持续深化临床路径管理,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61种,进入路径病例4305例,平均入径率75.33%,平均完成率99.19%。

另外,医院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举措,统筹安排院本部和曲江院区门诊班次,增加节假日门诊、特需门诊,开展互联网咨询、中药寄递、扫码支付、线上核酸检测开单、病案到家等服务。医院的“冬病夏治”活动开通网络直播平台,每周开播2-3次,科普中医药知识,持续提升患者就医感受的同时,让患者体验更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医院加大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建设完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及科研数据中心;完成机房核心网络优化及安全加固;顺利通过国家医保平台切换验收;完成名老中医传承系统、输血管理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建设,为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提升提供有力保证。



医养融合 “颐养”典范

今年初,由西安市民政局、西安市卫健委和曲江新区管委会三方共建的西安市中医医院曲江院区开诊试运行。新院区位于曲江大道70号,建设面积18879平方米,开放床位300张。医院同时整合名医名科优质资源,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在曲江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将中医资源与养老院深度融合,打造有名医、人性化、有温度、更有品质的医养融合新典范。

走进曲江院区,这里配备先进诊疗设施设备,MRI、CT、B超、胃肠镜、腹腔镜等;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熏蒸、牵引、理疗、康复等中医特色服务;院内制剂独具特色,丸、散、膏、丹等14种剂型、127个品种;配备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系统,让老百姓体验到中医“简、便、廉、验”的同时,更感受到曲江院区中医有特色、西医有优势。

医院党委书记罗少波告诉笔者,近年,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医院党建品牌,做到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曲江院区在不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流程的同时,与曲江老年公寓精准对接与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体化、高品质养老服务,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更好护航百姓健康。

为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实现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医院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战略,打造“一院三区”发展格局,“一院”西安市中医医院,三区包括院本部(凤城八路69号)、南院区(长安区韦曲街办)、曲江院区(曲江大道),实际开放床位将超过2000张。医院始终秉承“德诚业精,继承创新”的院训,以“尚善弘仁,厚德精术,服务苍生,造福百姓”为服务宗旨,始终以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己任,以“育名医、创名科、建名院”为抓手,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智能煎煮 提质增效

药味熏绕,芳香避秽。中药汤剂是中药的传统剂型之一,汤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西安市中医医院启用全自动智能中药煎煮系统,让中药煎煮实现全流程、可监控、标准化作业。



7月22日,笔者走进位于西安北郊草滩的西安市中医医院煎药中心,只见1000多平方米的煎药室内,130台煎药机火力全开。沸腾的药汤冒出灼热的蒸汽,夹杂着浓郁的药香,煎药室犹如一座热气腾腾的“桑拿房”。泡药、煎药、出料、核对贴签……20多名药师顾不上擦拭额头上的汗珠,他们来回穿梭于各台机器之间,利用智能化煎药控制系统,对药材煎煮的时间、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精准调控,在每一个环节上认真核对信息,严把中药煎煮质量关。

“中药代煎服务一直很受群众欢迎。三伏天是中医治疗里冬病夏治的好时期,入夏以来患者多了不少,平均每天都要煎制1.68万袋中药。”药剂科负责人岳宝森告诉笔者,“尤其在西安发生疫情期间,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重要意义,煎药中心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熬制预防汤剂,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重点人群提供相应的中药汤剂9.5万余袋。”

医院的中药配方颗粒让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科技,改进了中药饮片形式,提高了调剂剂量准确性和便捷性,为中药的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时下,为满足未来“一院三区”同时运营进入顺利、良好状态,目前药剂科和制剂科都已经分别开始着手进行专业人才储备和相关技术培训工作,以适应医院以后整体工作的不断变化和要求。


薪火传承 弦歌奋进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才能勇立潮头。一代代西安市中医医院人宵衣旰食,耕耘不辍,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奋斗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奇迹,医院打造特色优势学科群,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如今已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重点学科群体。其中,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2个:肛肠科、护理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脑病科、肛肠科、脾胃病科、肝病科、护理学(培育);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中医心病学、临床中药学、脑病科(培育)、脾胃病学;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8个:肾病科、肿瘤科、骨伤科、针灸推拿康复科、肺病科、内分泌科、眼科、脑病科护理;西安市卫健委优势专科3个: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心血管病科、中医肾病科。同时,肛肠科还是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

固本筑路,行稳致远。半个多世纪以来,医院人才济济,名医荟萃。近日,西安市中医医院杨震教授荣膺“国医大师”称号。“杨震教授从一名中医大夫到国医大师,他挚爱他的中医事业,牵挂着他的患者。耄耋之年,仍每周坚持五日门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诊治疾病。优秀的名中医,就是中医药行业的一面旗帜,他们身上涌现出的时代精神,是激励广大中医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拼搏奋进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西安市中医医院赵锋院长介绍说,“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开展学大师、做名医等系列活动,激发中医人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让中医药事业为更多百姓带来福祉。”

赵锋表示,医院已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步伐,全体中医人将紧抓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好时机,聚力聚焦“一院三区”发展,强化学科建设、深化内涵式发展,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实现医疗科技突破创新,全面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将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向着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的发展目标努力奋斗!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征程已经开启,新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西安市中医医院作为我市中医药领域的“领头雁”薪火传承、弦歌奋进,辍力开启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聚力打造中医药发展新高地,创建党和政府放心、百姓满意的新时代一流中医医院! 王 超